新食品原料:蛹虫草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Fr.),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简称蛹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是蛹虫草菌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成虫和蛹上,并长出棒状橘红色子实体的虫菌复合体,主要活性成分为虫草素、虫草多糖、核苷类物质、虫草酸、外源性维生素、SOD酶、蛋白质、硒、喷司他丁等,其中虫草素为其标志性活性成分。《新华本草纲要》记载,蛹草“全草:味甘、性平。有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吉林省长白山一带首次发现了野生蛹虫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其成分和功效和野生冬虫夏草相似。此后人工培育蛹虫草技术越来越成熟,开始出现产业化蛹虫草培植工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9年发布第3号公告,公告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
2014年,卫计委发布第10号公告,改称蛹虫草为新食品原料,变更了2009年原卫生部第3号公告批准蛹虫草的食用量、质量指标要求和使用范围,说明蛹虫草具有安全的广谱性。
2017年10月19日,国际著名科学杂志Cell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虫草素伴随保护分子喷司他丁的生物合成。蛹虫草被东西方科学共同认可,成为世界生命科学研发的新热点,在食品、药品、保健品行业迎来新的应用前景。
今年3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发布了蛹虫草行业标准《GH/T1240-2019 干制蛹虫草》,该标准将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中根据虫草素含量将蛹虫草分级,其中虫草素≥10000mg/kg的为特级蛹虫草,虫草素含量5000mg/kg~9999mg/kg的为一级蛹虫草,虫草素含量1000mg/kg~4999mg/kg的为二级蛹虫草。该标准的实施将为规范蛹虫草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蛹虫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蔬菜制品,一类供功能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原料。用于蔬菜制品的,一般不标称虫草素含量,多来自大棚或简易培育,有效成分不稳定。用于功能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原料的蛹虫草需要规模化产业化培育,相对有效成分稳定可控。业内专家和康能生物等认为虫草素含量是蛹虫草标准分级的关键,请广大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认准标称虫草素含量的制品。